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开展 “四色工作法” 探索

2025-08-01 15:12:58 胡彬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作为全国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立足医学教育特色,创新实施 “四色工作法”,将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赋能、青年培养育苗、行业特色润德有机融合,构建起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生动实践。

 红色铸魂:传承革命精神,筑牢信仰根基

支部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坐标,构建 “理论学习 + 实践浸润” 的立体化育人模式。一方面,组织党员教师与学生赴豫西抗日革命根据地、二七纪念塔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通过实地参观、情景党课等形式,让师生在历史场景中感悟 “坚守信念、胸怀全局” 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成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深入院系开展理论宣讲,并组建磨课小组,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思政课教学的高阶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例如,在 “中国式现代化” 专题教学中,结合河南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理解党的战略部署,增强政治认同。

黄色赋能:厚植文化基因,滋养医德修养

支部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构建 “课程融合 + 实践体验” 的文化育人体系。在课程建设中,将《黄帝内经》中的 “大医精诚” 思想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开设 “传统医德与现代医疗实践” 专题讲座,邀请中医专家解读 “仁心仁术” 的文化内涵。同时,创新文化实践形式:组织师生开展 “经典诵读 + 医学案例” 情景展演,如将《论语》中的 “仁者爱人” 与抗疫医护人员的事迹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深化文化感悟;联合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 “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 工作坊,引导学生从 “天人合一” 理念中汲取心理调适智慧。此外,支部还开发 “传统文化微课堂”,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艾灸、穴位养生等传统医学知识,累计覆盖师生及社区群众超万人次。

青色育苗:培育青年骨干,激活创新动能

支部聚焦青年学生成长需求,构建 “理论武装 + 实践淬炼” 的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开设 “马克思主义与医学人文” 特色课程,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 “大历史观与健康中国战略” 专题研讨,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视角分析医疗公平等社会问题。实践环节注重 “医学 + 思政” 双维度锻炼:组织学生参与 “基层医疗现状” 社会调研,形成实践调研报告,为地方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托学校 “三下乡” 活动,组建 “青马义诊队”,赴偏远乡村开展健康宣教与诊疗服务,在实践中深化对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的理解。近年来,学生团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斩获高职组三等奖,青年党员教师在省级教学比赛中累计获奖 6 人次,充分彰显育人成效。

白色润德:深耕行业特色,涵养医者仁心

支部紧扣医学教育特点,构建 “课程思政 + 实践育人” 的医德培养体系。在思政课教学中,系统融入医学人文案例库,如引入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的事迹,阐释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的职业精神;联合附属医院开发 “医德情景剧” 教学资源,通过医患矛盾调解模拟,强化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实践层面,支部与郑州澍青康复医院共建 “医德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参与糖尿病健康宣教、社区义诊等活动。解剖组胚党支部联合组建的 “健康宣教志愿服务队”,深入病房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防控知识,累计服务患者 300 余人次,相关案例被省教育厅作为典型经验推广。此外,支部还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 “医德医风调研”,形成《基层医生职业伦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为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四色工作法” 通过红色铸魂立根、黄色赋能铸魂、青色育苗强基、白色润德固本,实现了党建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支部教师团队获批省社科基金项目 2 项,开发省级精品思政 3 门,学生医德素养测评优秀率提升 18%,真正做到了 “为党育人有高度、为国育才有温度、医学教育有深度”。未来,支部将继续深化 “四色” 育人机制,为培养 “德术双馨” 的新时代卫生健康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胡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立足医学教育特色,创新实施 “四色工作法”,将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赋能、青年培养育苗、行业特色润德有机融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