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史教研室党支部委员会进行学习教育总结

发布时间:2025-09-21 14:31:04

根据组织部相关工作要求,法律史教研室党支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系统梳理成果、深刻剖析问题、明确后续方向,2025年9月15日,支部委员会在法治学院教师活动室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教育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坚持支部“三建融合”原则。法律史学教研室党支部将党建、科研建设、教学队伍建设之“三建”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教育方面,注重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赋能教研实践,紧密结合高校法律史学科特色与教研室工作实际,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旨在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学习,引导支部党员教师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精髓,将理论学习与法律史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科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的实际成效。支部坚持理论学习与学科特色相结合,依托法律史学科优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革命法律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与思想养分,让理论学习更具法学感和历史感在方式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既通过支部委员会、主题党日等开展集中研讨,也为党员教师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鼓励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支部坚持学习教育与实践成效相结合,避免学用脱节,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课程思政建设、科研课题申报、学生思政教育等具体工作中,以实践成效检验学习质量。

(二)健全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学习教育始终是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支部成立以支部书记为主要负责人、支委成员为各部分工作负责人、全体党员教师为成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小组,明确支委分工支部书记统筹整体工作,负责制定学习方案、协调资源保障;组织委员负责学习材料收集、学习进度跟踪;宣传委员负责学习动态宣传、成果展示确保学习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同时,结合教研室实际,遵循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的学习教育制度,细化学习内容、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形成支部书记牵头抓、支委成员分工抓、党员教师主动抓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支部被评为全国样板党支部后,各师生党员学习积极性较高,在理论文章撰写、新闻稿撰写等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丰富学习形式,提升学习吸引力为避免理论学习枯燥化单一化,支部创新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结合等多元化学习方式,让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支部按照学院党组织要求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专题学习会全体党员集中研讨会议等,在学习内容上围绕“新时代法治思想与法律史研究的结合”“红色法治文化的育人价值”等主题,结合法律史学科案例进行交流发言。例如在“红色法治文化的育人价值”专题研讨中,党员教师结合延安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入探讨其对当代司法为民理念的启示,形成学习讨论成果《哈尔滨解放区对革命根据地调解经验的传承》等理论文章,发表于《人民法院报》等平台。线上平台主要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等线上资源,为党员教师推送法律史相关理论文章,实现随时学、随地学线上学习参与率 100%。在实践活动方面,支部组织师生赴蓝田、延安等地开展实践活动赴本地革命法治旧址参观学习,聆听红色法治故事,感悟革命先辈的法治精神,就地为学生讲解法律史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检验了党员教师的理论转化能力。支部推动学习教育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要求党员教师在《中国法律史》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随时交流学习成果,重视学习教育激励作用。本支部党员在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红色法治文化、枫桥经验研究等领域深耕多年,研究成果较多。近年来,随着学习教育与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产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如在理论文章方面,支部成员结合学习教育,写出了《秦腔剧本<刘巧儿告状>的革命法制宣传价值》等文章;在项目申报方面,支部成员获批中国法律史学会后期资助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陕西省社科基金“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研究”委托项目等。在教育成果方面,支部成员参与录制了《陕甘宁边区法制史》《中国法律史》等线上课程,支部成员利用本教研室的科研优势和和全国样板党支部的平台,不断推进研究纵深,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学习教育存在的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支部委员会也清醒地认识到,本次学习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学习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党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浅尝辄止学用脱节的现象,未能将理论学习与法律史研究、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对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

学习形式的创新性仍需提升:虽然采用了多元化学习形式,但部分活动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例如线上学习的互动性不足,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未能充分结合党员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缺乏有效保障,部分党员教师的学习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科研成果、教学成果或服务师生的实际行动,学习教育的长效性有待进一步巩固。

支部之间的共建力度不足:与学生党支部、兄弟院校党支部的共建活动仍处于初步阶段,合作的深度、广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共建对学习教育、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改进方向与工作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支部委员会经研究决定,下一步将从以下方面入手,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支部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学习深度制定支部党员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学习要求,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心得分享会学术沙龙等活动,引导党员教师深入钻研理论,结合法律史学科前沿问题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学习向深度、广度拓展,确保学习不走过场。

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实效进一步丰富线上学习形式,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制作法律史相关的理论学习微课程、红色法治故事短视频,提升线上学习的互动性、吸引力结合法律史学科特点,开展法律史学术研讨等特色实践活动,让理论学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继续推进“三建融合”鼓励党员教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科研课题、教学案例、课程思政资源,支部定期组织学习成果转化交流会,分享转化经验;同时,将学习成果转化情况纳入党员民主评议、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党员教师的转化积极性。

深化支部共建,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与学生党支部的共建,开展师生联合学习会等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考研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深化与兄弟院校法律史教研室党支部的合作,联合开展学术研究、课程开发、红色法治基地研学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别是利用本年《中国检察史》教材的共同撰写等工作, 实现多校、多领域的合作。

本次学习教育是推动支部党员教师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赋能教研实践的重要契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法律史教研室党支部将以此次总结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持续深化理论学习,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为学校的党建工作、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何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法律史学教研室党支部在法治学院教师活动室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热度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