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志愿天津》:以志愿服务新样态 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6-20 22:20:17

在天津城建大学,一堂名为《志愿天津》的特色选修课悄然走红。这门由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天津市盲人协会、天津市肢残人协会等机构共同参与打造的特色思政课程,不仅将助残志愿服务从“经验传授”升级为“专业培养”,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大学生志愿者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新生力量。

图片2

课程缘起:以专业志愿服务 浇筑青年成长之路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对助残志愿服务需求的日益精细化,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培养有理论、有温度、有技能的专业助残志愿者,成为破解想帮却不会帮这一志愿服务难题的关键路径开课前,课程团队与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进行了集体备课,将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无障碍服务技巧、心理沟通方法等模块系统化,形成了一套涵盖“理念—技能—实践”的课程体系。

图片3(1)

课堂内外:理论深耕与实践淬炼

课程设计强调“知行合一”。理论课上,学生需要在正确认知“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下,掌握助残服务的基本伦理需要同理心而非同情心”“帮助需把握尺度”等原则。天津市盲人协会主席王慧在授课时特别强调:“与视障者沟通,需先轻声表明身份;引导时让其轻扶手臂,而非生硬牵拉。”这些细节背后,是对残疾人独立人格的深刻尊重。

图片4

图片5

实践环节则成为课程的亮点。随着课程的进行,一大批学生参与到了志愿服务活动中,20254月,学生们先后参与“交响润书香世界读书日志愿服务活动,“以声绘影——与视障者共听《哪吒闹海》”活动在参加完无障碍观影活动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很有创意,没有想到电影也可以这样展示出来,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我感觉自己非常幸福,希望以后自己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温暖他人也提高自己”。

图片6

图片7

未来展望:以助残志愿服务 打造实践育人“新名片”

未来,《志愿天津》将以课程建设为起点,以专业化、精准化、可持续化为重点,整合助残资源、联动多方力量、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建设思政育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等,努力构建多元协同的公益生态,以志愿微光点亮城市温度从一堂选修课努力向一个公益生态扩展,《志愿天津》正在以专业与温度,努力书写着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天津答卷

责任编辑:高建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从一堂选修课努力向一个公益生态扩展,《志愿天津》正在以专业与温度,努力书写着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天津答卷”。
    热度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