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覆盖、精准发力:反邪教警示宣传进校园活动工作报告

2025-10-27 12:48:30 李晓斌 李昊

一、活动概况    

2025年10月13日-15日,软件工程专升本教学部第一支部联合软件工程专升本教学部第四党支部,围绕“筑牢思想防线,远离邪教侵蚀”核心主题,统筹组织各支部开展工作。结合专升本学生学习节奏(含课程占比高、课余时间集中)特点,采用“宣讲+案例研讨+精准排查+家校联动”模式,覆盖支部全体党员。活动聚焦“全员覆盖、精准教育、风险防控”目标,结合两支部学生群体特点,采用“宣讲+实践+排查+家校联动”四维推进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线下为主、线上补充学习),覆盖支部党员师生及关联班级普通学生共630余人,推动反邪教知识深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切实筑牢学院管辖范围内校园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二、主要工作举措

学院整合资源,结合自身学生特点,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专题宣讲与案例研讨结合

支部书记以“邪教的危害与校园防范”为主题开展宣讲,围绕“邪教伪装手段(如假借‘健康养生’‘学业祈福’迷惑学生)”“专升本学生易接触的邪教风险场景(如网络‘考研祈福群’‘就业指导群’中的邪教渗透)”两大核心,结合“门徒会”假借“治病消灾”诱骗学生的典型案例,通过PPT展示、案例文本解读开展教学;同步组织“反邪教案例研讨小组”,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针对“如何识别网络中的邪教伪装信息”展开讨论,每组形成1份研讨报告,累计收集报告8份。向学生发放《反邪教校园防范手册》200余份,确保知识覆盖无遗漏。

(二)实践活动与校内场景融合

警示教育观影:结合课程间隙,在教室播放反邪教警示教育片1场,覆盖学生120余人次,观影后组织“风险分享会”,15名学生主动分享“身边可能存在的邪教风险点”(如陌生链接、可疑社群);

阵地建设:在A3-3层走廊设立“反邪教宣传专栏”2处,张贴防范手册节选及举报方式,方便学生学习之余查阅。

微信图片_20251024132906

反邪教宣传专栏

(三)家校联动精准触达

针对学生家长更关注“孩子学业与就业安全”的特点,计划近期定制《反邪教家校共建函(专升本专属版)》,除常规“活动总结”“防范指南”外,新增“专升本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提示”(如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是否加入可疑“考研辅导群”“就业推荐群”)。

三、排查结果

学院组建“党员+班长+宿舍长”排查小组,覆盖全年级、各专业,结合学生“教学楼楼+宿舍”两点一线的活动轨迹,分维度开展排查:

(一)学生线下层面

重点排查学生高频活动区域:

1、住宿区域:排查学生宿舍,检查是否存在邪教宣传品(传单、贴纸、画册)、邪教标语涂鸦;

2、学习区域:排查教室30间、生活公共休息区8处,重点关注是否有学生异常聚集讨论邪教内容、是否在桌面/墙面遗留邪教相关字迹;

3、排查结果:未发现任何邪教宣传品、标语涂鸦,未发现学生参与邪教活动的迹象。

(二)网络层面

1、聚焦专升本学生常用网络场景(考研交流群、就业信息群、班级群、个人社交账号)开展排查:

(1)账号抽查:随机抽取15名学生(覆盖各年级、各专业)的微信、QQ账号,检查聊天记录、朋友圈/空间动态,未发现传播邪教信息、转发邪教链接情况;

(2)群聊排查:排查“考研交流群”“年级群”“班级通知群”等校内校外群聊10个,检查群内文件、公告及历史聊天记录,未发现与邪教相关的不良言论;

(3)信息员反馈:通过“信息员”机制收集线索,未收到任何关于邪教风险的反馈。

四、工作成效

(一)意识提升

活动前后针对支部学生开展“反邪教认知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数据显示:

学生对“邪教针对专升本学生的伪装手段”(如假借“考研祈福”“就业指导”)的正确认知率从活动前的60%提升至93%;

对“如何识别网络邪教信息”的知晓率从45%提升至87%;能准确区分“邪教与合法宗教”的学生比例从53%提升至90%;活动后有90余名学生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排查队伍”,23名学生在“风险分享会”中主动提出“愿协助排查教学楼风险”,学生主动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另有35名学生反馈“已向家长普及网络邪教防范知识”,形成家校联动辐射效应。

(二)环境净化

1、通过教学楼宣传专栏、优秀海报展示及线下排查,在支部管辖的区域、宿舍区域形成“主动警惕邪教风险、自觉学习防范知识”的氛围;教学楼“不明二维码”及时清除的案例,也提升了学生对“潜在风险点”的敏感度,校园局部意识形态环境进一步净化。

(三)机制完善(家校联动)

《反邪教家校共建函》回执数据显示,82%的家长反馈“将重点关注孩子考研/就业相关网络社群,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15名家长主动添加辅导员微信,建立“一对一沟通渠道”;支部同步建立“每月1次家校风险提示”机制,初步形成“校园-家庭-学生”三方协同的防范体系。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教育形式与课程节奏适配不足:部分活动(如专题宣讲)安排在课程后,学生存在疲劳感,参与专注度不足;针对“场景中的邪教风险”(如陌生人进入教学楼发放传单)的专项教育内容较少,与学生实际活动场景结合不够紧密。

2、网络排查覆盖有盲区:对学生加入的“校外考研机构群”“就业中介群”排查未覆盖,此类群聊人员复杂,存在潜在邪教渗透风险;对学生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的排查仅覆盖公开内容,私下私信内容无法核查。

  (二)改进方向

1、优化教育形式,贴合校内场景:将反邪教教育融入校内日程安排间隙,减少集中宣讲时长;新增“场景反邪教情景模拟”(如“陌生人进入教学楼发传单如何应对”),提升教育针对性;联合教师,在课程中融入“网络信息安全(含邪教防范)”知识点。

2、扩大网络排查范围,减少盲区:对接校外考研机构、就业中介,获取学生加入的校外群聊名单,经学生同意后协助排查;通过“志愿者队伍”开展“社交平台安全自查”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核查私信内容,降低私下沟通风险;定期组织“网络邪教信息识别”培训,提升排查人员辨别能力。

六、结尾

本次反邪教警示宣传进校园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准开展教育、排查与家校联动工作,有效提升了支部学生对邪教风险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净化了实训、宿舍区域的意识形态环境。下一步,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持续优化教育形式与排查机制,激活志愿者队伍作用,进一步补齐“校内场景教育不足、校外群聊排查盲区”的短板,切实筑牢支部管辖范围内抵御邪教侵蚀的“思想防线”与“安全防线”,为软件学院整体反邪教工作贡献支部力量,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责任编辑:李晓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5年10月13日-15日,软件工程专升本教学部第一支部联合软件工程专升本教学部第四党支部,围绕“筑牢思想防线,远离邪教侵蚀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