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固支部之基 强堡垒之魂

2025-06-09 08:44:28

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支部建设视为“生命工程”。从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到新时代“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基层支部始终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与民族复兴使命,如何让每个支部都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答案就藏在“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实践密码里。

回望历史长河,支部建设的基因始终镌刻着“人民性”与“战斗性”。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创造性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延安时期,张思德所在的警卫连支部,在缺衣少粮的困境中,通过“党员包干制”确保党中央机关正常运转,用实践诠释了“支部是连队的主心骨”。

新中国成立后,支部建设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大庆油田会战时,1205钻井队支部开展“人人当班长”活动,将“三老四严”作风融入生产实践;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茅草屋里,生产队支部的默许与支持,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思想坚冰。这些历史片段揭示:支部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将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行动的“转换器”

进入新时代,支部建设面临新课题。当城市化进程催生“陌生人社会”,如何让支部成为凝聚人心的“磁石”?当数字经济重塑生产关系,传统组织模式如何适应新业态?

破除“形式化”陷阱。某地曾要求党员笔记“厚度达标”,结果催生“代写产业”。反观浙江“后陈经验”,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支部联动,将“三会一课”开在田间地头,用“板凳议事会”解决征地拆迁难题,让组织生活成为群众“解忧杂货店”。这启示我们:支部建设要警惕“材料政绩”,回归“解决问题”的本质

突破“封闭化”窠臼。杭州梦想小镇党委创新“支部+创投”模式,将组织生活与路演评审结合,让党员在项目孵化中发挥“红色导师”作用;美团(北京)党委针对骑手流动性特点,开发“骑手APP”线上组织生活模块,实现“车轮转到哪里,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这些探索证明:新经济领域支部建设需要“破圈”思维,用场景化设计激活组织力

组织覆盖塑形面对灵活就业群体,深圳福田区在快递网点建立“红色驿站”,提供饮水充电、法律咨询等12项服务,将组织关怀转化为凝聚力;针对互联网企业,腾讯党委推行“代码中的党徽”计划,鼓励党员在技术攻关中亮身份。这些实践表明:组织覆盖要突破物理空间限制,用服务触达实现“有形+有效”覆盖。

机制创新赋能贵州“党建红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党员行为轨迹,自动推送学习资源,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浙江“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建立支部战斗力指数,用组织生活参与度、问题解决率等12项指标量化评价。这些创新启示:智慧党建不是技术堆砌,而是要通过流程再造提升组织效能。

5G+工业互联网催生“无人工厂”,当元宇宙重构社交场景,支部建设需要更具前瞻性的布局:构建“全要素”组织生态:在雄安新区“云上城”建设中,项目支部将BIM模型与党员责任区绑定,实现党建与工程进度同步可视化。这种“数字孪生”模式,为未来城市党建提供新范式。培育“跨界型”党员队伍:合肥量子信息研究院党委建立“党员攻关小组”,让物理学家与工程师在组织生活中碰撞思维火花,催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证明:跨学科党员队伍能释放“1+1>2”的创新动能

打造“共治型”治理共同体:成都肖家河街道党委推行“信托制物业”,通过支部搭建业委会、物业、居民协商平台,将信访高发小区变为全国示范社区。这种实践表明:支部可以成为连接不同利益主体的“旋转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每个支部都是时代的“答卷人”。从南湖红船到星辰大海,支部建设的逻辑始终未变: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当9671.2万个党员在493.6万个支部中找到归属感,当每个支部都成为群众身边的“红色灯塔”,我们必将凝聚起14亿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支部建设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梁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基层支部始终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