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助力职教改革 提供教育服务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徽州学校联合推进五年一贯制机电专业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中高职衔接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徽州学校联合召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3+2)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并正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师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谢晓敏,安徽徽州学校校长刘学凯及两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会,标志着“强国行”行动团队在教育服务领域再结硕果。

贯通中高职教育,打造技能人才新路径
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年一贯制专业是两校联合办学的重点合作项目,旨在通过“3+2”分段培养模式(前3年在安徽徽州学校学习,后2年进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深度融合。首期计划招生100人,学生毕业后将获得全日制高职学历,成为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论证会上,谢晓敏主任详细解读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强调以“强国行”行动为引领,聚焦“岗课赛证”融通,构建“基础技能+核心能力+创新实践”的三阶课程体系。方案特别融入了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等前沿领域内容,并依托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为保障专业建设质量,会议宣布成立五年一贯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两校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代表共同组成。委员会将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优化和校企合作项目对接,推动形成“中职夯基础、高职强技能、企业助实践”的全链条育人机制。
安徽徽州学校校长刘学凯表示,作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徽州分校,此次合作是落实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改革的重要实践。学校将整合优质资源,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并依托“强国行”团队的教育服务支持,引入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教学手段,打造皖南地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
“强国行”赋能职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此次合作是“强国行”行动团队践行“教育服务强国战略”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双高计划”院校的示范作用,通过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师资培训等方式,助力中职学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未来,两校将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起点,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合作,为安徽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是服务区域经济的主阵地。”谢晓敏表示,“强国行”团队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赋能制造强国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